很久沒寫文章了,最近報告有點多QQ

昨天晚上久違的點開手機螢幕上廣播,把有點接觸不良的耳機努力接上,選了一個沒聽過的頻率。廣播員是個年輕的女孩子,就像我曾經喜歡的某大學電台裡的那些聲音,不過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,我想是否作為一個廣播員都得要有很吸引人的嗓音呢?選的歌我都很喜歡,簡單的介紹、簡單的生活分享。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一首歌叫"全世界誰傾聽你"那是林宥嘉為電影《從你的全世界路過》唱的插曲,對我來說,這是一個半夜獨自一人面對一本書、一張信紙,或是一些回憶時配上廣播的心情,像被咖啡潑過、泛黃的、帶著咖啡香的紙。後來在11點多節目結束,切到另一個男廣播員,聲音很是熟悉,好像是個有名的DJ,中間不少代言的廣告詞。放上幾首平靜但甜美的女聲,只有在聽廣播時我會這樣靜下來聽女生的歌,平常打開Youtube我都會刻意挑男生的歌來聽,或是挑上幾個滄桑、簡略的聲音,並沒什麼,只是習慣了。平靜,但不會沉悶,心想這DJ是否用他的經驗藏了甚麼心思呢?抑或是接近睡眠時間我的錯覺罷?中間聽到一首魏如萱的"香格里拉",音調雖然很高但很平靜簡單的一首歌。「以為寫首好歌,走路就能抬起頭」,聽到這句歌詞,我心裡開始有個疑問,小時候常聽到的歌詞和最近這幾年聽到的好像不太一樣了,以前聽"聽海"、"心牆"、"江南"、"傻子",最近我喜歡聽"成名在望"、"我們"、"斑馬"、"無問"。是我的取向改變了嗎?以前聽到一句動心的歌詞會抬起頭,現在音樂多半陪著書嚥下去的,沒辦法仔細去聽歌詞,所以反而開始對曲子敏感了。以前喜歡聽情緒很滿溢出來的歌,現在喜歡有情緒但壓抑或是頹廢滄桑的歌,不是說我成長了,所以以前聽的歌不成熟,現在聽的歌是成熟的,而是我越來越摸的到自己的樣子,我聽的歌也越來越貼近我的樣子。我以前以為自己是個感性的人,我很情緒化,但現在知道原來我是很敏感的人。還有一個,那是我真正的疑問,是否社會改變了歌曲的體現?現在的人們是不是比起情緒的渲染更喜歡一種「阿,跟我一樣呢」的感覺?我不敢下定論,但我的確是這樣的。好似張愛玲的《愛》,輕輕一觸,「是這樣呢」。

這是真的。 
  有個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,生得美,有許多人來做媒,但都沒有說成。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,是春天的晚上,她立在后門口,手扶著桃樹。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。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,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,他走了過來。离得不遠,站定了,輕輕的說了一聲:“噢,你也在這里嗎?”她沒有說什么,他也沒有再說什么,站了一會,各自走開了。 
  就這樣就完了。 
  后來這女人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妻,又几次三番地被轉賣,經過無數的惊險的風波,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,常常說起,在那春天的晚上,在后門口的桃樹下,那年輕人。 
  于千万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,于千万年之中,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,沒有早一步,也沒有晚一步,剛巧赶上了,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,惟有輕輕地問一聲:“噢,你也在這里嗎?”

 
我開始喜歡五月天的真實,陳奕迅的壓抑、毛不易和宋冬野的滄桑,或許還有更多更多,或許我說的辭彙都無法很到位的形容他們的聲音......我只是想說這些。

特別是在難過的時候、空虛的時候,你會想聽怎樣的歌呢?這是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問題,最近一個人待著的時間越來越多,我曾抱怨身邊沒有人能陪我大哭一場,但仔細想想,即使有人在我身邊,我真的有足夠的眼淚去大哭一場嗎?就像上面我說的,我喜歡的歌會貼近我的樣子,我喜歡一首「剛剛好」的歌,這樣的歌能讓我(你)在悲傷時聽見,不會讓我(你)更加難過,也不會讓我(你)馬上快樂,反而會使我(你)眼睛一亮,然後思緒會去平撫它、順著它的形狀、變成它的形狀。感謝所有喜歡廣播、正在努力獨處、正在等待自己,或是享受獨處的人。

以上純屬個人意見。

2018.10.08雜談

ps.歐~還有我要開新區了~因為昨天偶然看星座運勢說最近可以從事藝文創作XD今天晚上或是明天晚上會上傳第一篇文章~歡迎路過呦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華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